“玻璃涨56.03%,苯乙烯涨49.71%,螺纹钢涨41.64%”,5月大宗商品行情“不负众望”,有色金属、黑色系价格领涨,全线飘红,铁矿石、黄铜价等商品期货价格成功创下历史新高。此轮行情也波及到了润滑油产业链,就在业界艰难消化三月涨价带来的影响时,2021年的“第四涨”已经如期而至。看着如雪片般飘来的“调价函”,“敢问路在何方?”,已经成为润滑油经销商们共同的思考。
结构性价格普涨没有幸存者
“现在不仅基础油、添加剂价格上涨,大宗商品都在涨,尤其是钢铁和乙烯,与行业息息相关。如今从润滑油瓶子,到储运润滑油的罐车,都有较大涨幅,价格上调10%,已经是我们内部优化,尽量加强成本控制的结果了。”近期,很多润滑油厂商也在努力向经销商解释自己的无奈。
由于主要产油国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和摩擦持续加剧,供给的不确定性依然影响着整个产业链条。此外,世界各国经济复苏节奏呈现出较大的量级分化,无形中也出现了需求回暖、供给收紧的供需失衡问题。
简而言之,面对这种结构性的价格上涨,已经无人可以预料其持续时间。而且从务实的态度出发,与其纠结“为什么涨价?”这个问题,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,涨价后怎么办?
为什么不把目光放在价格之外?
“价格是决定业务的重要因素,却不是唯一因素。”某种意义上说,润滑油行业价格的不断上涨,已经彻底消灭了低水平价格战的存在土壤。相反,巨大的危机感,鞭策着行业的参与者们,将目光放在价格战之外。
此时,很多见惯了行业风云的资深经销商们,一般都会这样提醒同行:“越是涨价,越要擦亮眼睛,不要被单纯的低价所迷惑。”
小到一家店铺,大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批发商,口碑和渠道人脉的建立,需要创始人和团队一点一滴的积累,期间容不得半分投机取巧。而只要一次商品质量问题、一次不按约定时间供货,都可能让几年努力积攒的人气付诸东流。由于行业上游的大幅涨价,一些本身原材料储备、供应链较为孱弱的中小型炼厂和润滑油品牌,市场供应能力将遭遇巨大打击,每逢类似行情,都会有一些润滑油品牌黯然退市,严重打击代理商的信心。此外,进货价格上涨,也会让一些来历不明的“飞货”进入渠道,干扰正常商业运行。
另外,转危为机,在服务和产品质量上多做文章,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,未必不是一条破局的有效路径。
在价格不断上涨,商家之间难以体现出价格差距时,买家往往更加看重商家和代理润滑油品牌的质量和售后服务。在消费升级和汽车环保排放标准提高的背景下,相比价格高度透明、利润及其微薄的大桶矿物油,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新一代小包装中高端润滑油,正酝酿着新的市场机会。为了满足“国六”排放法规要求和新一代发动机动力的需要,像国外的壳牌、美孚、嘉实多,国内的长城润滑油、昆仑等头部品牌,纷纷进行了技术升级,推出了大量高品质的新产品。另一方面,壳牌、长城这些国内外大品牌的产品性能稳定、市场供给平稳、服务网络完善,并有相应的渠道和经销商扶持、激励政策。经销商可以通过与大品牌共享抗风险能力,在动荡行情中快速企稳,形成优势跑赢同行。
最后一句话做出总结,价格,我们无力改变,但是口碑,完全取决于自己。何去何从,行业参与者们应该做出理性的抉择。
责任编辑:范良
原标题:润滑油价格再次垂直起飞渠道或将面临更大挑战